减配、涨价、换供应商,智能手机公司对冲供应链涨价
连续 11 个季度出货量下滑的中国手机市场,终于在 2024 迎来了曙光:据市场调研机构 TechInsights 发布的数据显示,Q1 季度出货量为 6330 万台,同比增长 1%。
此前,随着 2023 年连续三个季度降幅降低,多家分析机构均预测 2024 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总量将逐渐走出持续下滑的趋势,并在年内实现销量的正增长。但手机厂商对新一年市场环境的预期却并没有随之展现出更多的乐观情绪,反而谨慎的预期继续成为主要声音:更多手机厂商高管公开表示,2024 年的主要目标是“跑赢大盘”。
手机厂商的谨慎,折射出的是从 2023 年初开始、2024 影响开始波及全行业的供应链集体涨价;日韩上游供应商为了保证足够的利润率而实现的持续减产;其中闪存与内存产品的涨价幅度最大。据 CFM 闪存市场的数据,三星电子在与下游厂商新一轮价格谈判中,价格均有 15%-25% 的价格上涨。
在芯片领域,包括高通、联发科等主要手机 SoC 芯片供应商,在 2023 年的单颗高性能芯片价格上都有近百美元的价格上浮。这些因素叠加,很容易让一台搭配 2024 年旗舰硬件配置的手机的成本上浮超过 500 元人民币。
华为Pura70 系列的起售价相比 P60 系列定价的猛增,也让很多线下经销商与用户始料未及;从首销线下用户反馈来看,相对更高的定价对 Pura70 系列的后续销量直接产生了冲击,多位经过五一期间 Pura70 系列首销的线下导购向记者表示,比前代更高的价格是劝退一些 P 系列老用户的直接因素。
比起手机厂商更愿意强调的 AI 大模型、卫星通信功能的锦上添花,价格的提升对于用户购买意愿的冲击仍然最为强烈。除了华为之外,vivo、小米多款预计今年上半年发布的旗舰手机涨价已成定局。
除了直接涨价,不同厂商应对成本飙升的办法也不同:5 月 6 日,有网友发现自己购买的魅族 20 Classic 在售价不变、并未提前通知的情况下,到手的硬件闪存规格从发布会宣称的 UFS 4.0 变为了 UFS 3.1,两个规格的闪存在峰值传输速度差了一倍,会直接影响到几乎所有智能手机日常的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