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钱和信息等要素是如何在城市间流动的?

都市科技网 刘洋 2024-05-12 16:28:16
浏览

  之前的解释城市中,笔者从城市的发展规律以及重要变量出发,解释城市现象和治理逻辑。从本期解释城市开始,笔者将从城市网络和要素流动出发,探讨关系视角下的城市特征、变化与功能。

  

 

 

  宫崎骏的电影《天空之城》中有一座理想世界的空中之城——拉普达。这座悬浮在空中的城市不占任何地球的土地,却包含了超越一般城市的资源和要素。

  现实中,有没有一座城市,不占任何物理空间,却拥有城市该有的一切?

  一、从数字孪生城市说起

  本世纪初,美国国防部和NASA在解决航天飞行器维修问题时,为了实时监控飞行器的状态,提出建立一个虚拟的数字飞行器,参数与现实飞行器完全一致,状态也完全同步。后来这一想法被城市规划的学者们借鉴。能否建立数字化的虚拟城市,与现实中的城市完全同步,用以监控城市运行的状态?这样的虚拟城市不就像拉普达一样“悬浮在空中”吗?

  我们不禁怀疑,这样的虚拟城市会不会在某一天彻底颠覆对城市的认知,城市生活的一切都通过网络上虚拟化的手段解决,现实的个体与城市只是空壳?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现在才有,早在上个世纪,世界著名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就在他的《网络化的社会》中提出过这样的疑问:电子别墅里的日常生活是城市的终结吗?据此,他提出了“流动空间”的概念。

  城市,我们可能会传统地认为,是人、资本、土地、自然资源等各种要素集聚的“地点空间”,一旦地点固定,城市的自然禀赋也会部分固定,一般的区域经济或者城市经济便是在这个基础上去研究和讨论城市。这种“场所固定”的城市思维既是基于城市的现实情况,也是从城市的本源出发,构成了城市的基本属性。

  但在网络化的社会中,城市越来越体现其“流动”的价值,城市是人流、资金流、信息流、贸易流等众多要素流动的关键节点。这种流动视角下的城市是对要素集聚形成的传统“场所空间”的重要补充,也带动了城市空间的解构和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