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珲春一房屋屋顶被台风掀翻 上海艺术展 高保利因车祸去世
作为丁克家庭,直到老伴去世后,90岁的徐玉清才选择卖掉上海杨浦区的“老破小”房子,投奔远在安徽马鞍山的外甥女,并最终住进了当地的养老院。
在此之前,她和丈夫一直过着传统的养老生活——家庭一直未聘请保姆,夫妻两人在精力好时就买菜做饭、打扫卫生,其余时间则在楼下餐厅解决一日三餐;日常消费均使用现金支付,水电费、物业费等也都是前往相应的线下站点缴纳。
城市的数字化给90岁的徐玉清带来的不便逐渐显现。
经常性地看病就医,让挂号成为了徐玉清的头号难题。由于不会线上挂号或找陪诊,她只能早早地赶往医院,然后排队等待挂号。即使这样,她也经常面临挂不到号的窘境。
随着年龄的增长,线下缴费对徐玉清来说也变得越发困难。前往距离一公里左右的话费和水电费缴纳处,需要她额外空出半天时间来完成。在去往缴费处的路上,走上几分钟,她就需要停下来休息。
独自在家养老时,晒床单被套对徐玉清来说都成为了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而当她需要丢弃稍微重一些的生活垃圾时,上下楼梯都会让她的哮喘症状加重。
她说:“因为有房子且生活都能自理,所以一直没考虑住养老机构。只是在老伴去世后,我的身体状况逐渐下滑,常住马鞍山的外甥女和我最亲,但又不想过多打扰她,所以最终决定去马鞍山的养老机构。”
徐玉清入住的中交上航局医养公司·马鞍山仁逸康养中心是马鞍山市花山区唯一一家四星级养老机构,月收费标准根据老人所需的护理等级在3000元—5000元。由于她每月4000元的退休金不能完全覆盖入住费用,徐玉清还需动用部分存款来支付费用的空缺。
徐玉清认为这样的费用已经很有性价比了。她说:“在上海,稍微看上眼的养老机构费用都是7000元/月以上。在这里,每天吃饭、洗衣都有专人负责,同时还能有人陪着聊天。以前一个人在家养老时,一天都说不了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