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枝果实已被摘尽,大模型创业公司如何自处?
5月2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办,创业黑马集团承办,每日经济新闻协办的“AI应用向未来”产业沙龙暨“AI应用伙伴计划”发布仪式在北京举办。
出门问问(HK02438)大模型团队工程副总李维进行了主题分享。在他看来,大模型创业公司在商业化过程中,模型与产品脱节是最大的现实问题,产模结合则可以“以产养模,以模促产”。
视觉中国图
李维指出,创业公司一方面依靠大模型可以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被“淹死的情况”。通用大模型的迭代更新导致很多创业公司做到一半时就做不下去了。因此,创业公司要主动回避一些赛道。
应用挑战显著增长
2023年,我国AI大模型行业市场规模为147亿元,预计2024年将增长至216亿元。
5月22日下午,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翁冬冬在产业沙龙上分享的《2024年AI产业洞察报告》显示,中国AI大模型行业的竞争格局日益激烈,众多企业纷纷投入研发,如百度、腾讯、阿里等凭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强大技术实力,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李维认为,在大模型应用落地方面,目前还没有真正成熟的商业模式,规模化的应用爆发尚未出现。他指出,在上一代移动革命时期出现了爆发式增长的超级应用软件(Super Apps),例如,美团、淘宝、滴滴、抖音和微信等,已经满足了人类衣食住行、娱乐通信等基本需求,技术革命在应用侧的低枝果实已经被摘尽。到了大模型时代,应用大爆发的挑战显著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