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原著作者:这本书命比较好,《庆余年2》首晚实时直播关注度峰
时隔五年,《庆余年》第二季(以下简称《庆余年2》)终于以原班人马播出。 《庆余年2》于5月16日在央视八台、腾讯视频上线后,瞬间成为热搜话题! 央视电视剧官方微博透露,《庆余年2》首晚实时直播关注峰值突破2; 网络上,该剧播前预约突破1800万,播出后仅57分热度值就突破3万,成为历史上首个播出当天就进入腾讯的视频成为爆款剧集并成为历史上最快的俱乐部系列。
《庆余年2》开篇迅速揭开了上一季结尾留下的范闲生死之谜,也迅速将观众带入了范闲假死归来后所面临的新情况和变化。到北京。 熟悉的轻喜剧风格和生动的人物塑造仍然是该剧吸引观众的唯一法宝。 在后续剧情中,范闲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将会带来更多看点。 在此前的路演中,主创团队也表示,“第一季讲的是锦衣少年、怒马冲入人间,但现在更加现实,似乎深入到了这个世界的本质”但范闲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没有改变,在重重压力下他也没有改变初心。”
与此同时,等待了五年的观众也对片中大量广告和原著改编提出了抱怨。 五年前的《庆余年》第一季的精良制作让人眼前一亮。 近五年来中国电视剧质量的逐步提升,也让观众对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期待和批评是推动中国电视剧更好发展的必要市场力量。 今天,我们转发之前对《庆余年》作者毛妮的采访。 当一些观众好奇《庆余年》的主人公究竟穿越到了古代还是未来,又为何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时,或许通过毛倪的分享,他们会更多地了解到《庆余年》的写作背景年”以及通过主人公所表达的历史情感。
毛妮:我只有“希望作品一直在”的感觉
面试
文/郑周明
(本报2015年7月发表)
毛霓是著名网络文学作家。 当他进入近年网络文学财富榜前十的时候,他身上有两个在网络写作环境下显得尤为特殊的标签。 一是“70后”,二是“情怀”。
当毛倪第一次从云云网络作家跳入读者视野时,他被贴上了“情怀”的标签。 如今,这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但却可以用来形容网络文学作家中的“另类”。 2003年,毛妮从四川大学毕业,第一次进入网络文学的世界。 他开始连载《映秀十年》。 从一开始,他就专注于东方奇幻这一拥有大量作者和读者的主要流派。 从此,他的创作进一步炼成仙、成武。 然而这第一部小说还没写完就没有任何结局,这让毛妮停止了写作,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 2007年,当他开始创作《朱雀》时,他表示这部作品奠定了他作为作家的信心。
《庆余年》、《剑客》、《剑夜》、《遮天记》……这些作品一次次开启了读者对猫腻的新认识。 能够在数以百万计的网络文学作品中被读者发现和追捧,有一定的运气成分,更多的取决于作者的“与众不同”。 毛霓的作品不仅受到网络读者的喜爱,也引起了许多外界和专业文学评论家的关注。 他们注意到他的写作和其他网络作家的不同,注意到他比别人拥有更多的东西——这可能是由于他的阅读和经历可能意味着他希望在标准化的网络写作中添加一点“理想”,也可能是他刻意在人物的人生故事中加入了一些传统文化中的哲学问题、个体意识、启蒙意志。 之中。
导致猫二变得“情绪化”、“另类”的因素有很多,但他却相当谨慎。 他相信网络写作与读者的密切关系,也会反思自己的“不同”对未来的影响。 写作带来优势还是偏差? 他也意识到当前网络IP开发的热潮将使他获得更多跨界读者,但他也偶尔怀疑现在的写作方式能否满足对他越来越期待的读者。
从毛霓的戏谑告白以及读者和记者对他的采访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就像任何一个热爱读书的文艺青年。 他读过港台武侠小说,幻想自己也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和自己的偶像互动。 可比。 很多年后,这种可能性会逐渐扩大。 他会珍惜它、适应它、调整它。
在通俗文学、文学史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网络文学的各种写作类型,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初衷和读者的收获。 重要的是,毛霓的写作也表明,网络文学和任何文学形式一样,正在选择自己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并试图将作品置于商业模式之外。
网络写作是一门手艺
记者:从2003年开始,您一共写了《映秀十年》、《朱雀》、《庆余年》、《剑客》、《剑夜》、《遮天记》六部小说。 回顾这些作品,您认为哪一部奠定了您作为作家的信心?
毛霓:应该是《朱雀传奇》。 因为准确地说,我就是从这本书开始,正式走上了写商业小说的道路,并且凭借写作这种曾经的自娱自乐方式,获得了足够的报酬来维持相对安逸的生活,并且能够通过写作养家糊口。 只有这样,我才能依靠“作家”这个词。
记者:在这次写作过程中,您认为网络写作的哪些品质很重要?
毛霓:网络小说无论叫类型小说还是商业小说,其本质都是服务于广大读者。 如果你想从事网络写作,你首先必须清楚地知道大多数读者真正想读什么。 你想拥有什么样的阅读体验,这种娱乐形式有什么要求? 认识这些并认真实践,是从事这个职业的基础。 清晰明确的表达和最稳定的更新节奏都是其中的一部分。
记者:除此之外,现在的网络作家一致认为,类型小说对技术训练的依赖程度很高。
毛妮:写作肯定和天赋有关,但我还是支持商业小说或者类型小说。 更重要的是技术培训。 只要熟悉了,从古至今写类型小说,终究是一门手艺活。 对于我个人来说,无非是多看、多写、多思考、多总结。 这里的对象不仅限于网络小说本身,还涉及我接触到的所有流行文化领域的审美对象。
记者:当您思考这些基本问题时,您会记得在完成第一部作品《映秀十年》之前放弃的经历吗?
毛妮:《映秀十年》只是因为它本来就是为自己写的小说。 它本身就缺乏商业性,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太多商业性的考虑。 没有利息回报。 这只是一个爱好。 当然,没有办法永远保留它。 继续。 应该说,在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已经非常清晰地认识到,网络写作本质上分为两个方面,娱乐自己和娱乐他人。 当然,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是自娱自乐。
记者:应该说你的写作非常顺利。 几乎每部作品都获得了巨大的反响,不仅仅是名利方面。 创世中文网为您写的推荐之一,有这样一句话:“文笔细腻,用词精妙。” 华丽、优雅,在当代网友中是无与伦比的。 “你的作品也受到了很多传统文学评论家的称赞,说你能看到“思想性与娱乐性”、“文学性与故事性”的融合。,你自己如何看待这些评论?
毛妮:我一直觉得自己的写作风格有问题,尤其是商业小说。 至少有的时候是不合适的,所以每次听到对我的写作风格的赞扬,我总觉得不合适。 至于思想与娱乐、讲故事与文学,我认为它们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两面,而应该是自然统一的纸面两面。 我并没有刻意想要做什么,只是觉得小说就应该这样写。 如果因为它而得到一些好评,我只能说这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记者:欧美大学在教授体裁写作时,总是告诉学生秘诀就是坚持阅读和写作。 您会给新人什么建议?
毛妮:不断地看,不断地写,不断地思考和总结,别忘了把想到的每一段话记在笔记本上。
感情是我意外的收获
记者:回到写作上来,无论是纯文学还是通俗文学,写作对你来说都有一种内在的自我实现,这也导致很多人认为你的写作是有大环境背景下的感受的。 的。 这个词现在有点用滥了,但确实你比其他作家添加了更多的个人想法。 例如,《朱雀传奇》通过佛教揭示了“苦中有乐,人当善生”的主张; 《庆余年》用范闲的重生向人们解释“人为何而活”; 《剑客》用一个小人物的愤怒表现了专制主义对个体生命的践踏,回应了“人应该如何生活”的问题。
毛霓:我一直认为一个故事写两三百万字的话,我会花两三年的时间。 我总是希望在花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之后,能够留下一些东西,无论是一个特别宏伟壮观的故事。 一个人物在灿烂的阳光下离开的画面,仍然是最简单的道理,就像我小时候学中文时的中心思想一样。 我总觉得用自己独特的面貌来实现一个故事是最简单的方式。 而有时候是我自己也想不通的事情,我想和读者们聊一聊,找到一些共同的感受。 如果是这种感觉,每个人都有,所以没必要太在意。
记者:确实,在您和读者互动的过程中,你们也在共同成长。 《剑客》问世时,有读者表示,机甲题材不是你的特长,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武侠小说。 后来《将夜》好评如潮,但也有很多“包袱”遗憾最终没有解决。 您如何看待粉丝的反馈和您自己的写作方向?
毛妮:《剑客》确实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武侠小说。 我对读者的这种观点没有意见,因为这就是我写这个故事的目标。 如果读者的反馈开门见山,那我当然会认真接受。 但如果是读者的口味偏好,那我也没有选择。 毕竟不可能让所有读者都满意。 有时候我还是需要坚持一下自己。 。
记者:这让我想起了最新的《知天记》。 开头气势磅礴,但到了打斗场面,节奏就慢了下来。 它延伸了好几章来渲染气氛。 有点赶着写、赶着更新的感觉。 叙事节奏与之前不同。
毛妮:是的,《昭天记》可能是我写过的最长的小说了。 一方面,世界格局比较大。 更重要的原因是我想继续写《将夜》开始的小说。 尝试将网络小说的长连载与日剧等娱乐方式相匹配,叙事性更加温和、故事性更短、写实性更强。 而且,《天选者的故事》是一个关于青春和激情的故事。 我对这四个字不是很熟悉。 我一直在寻找让自己变得年轻、充满激情而又不自以为是的方法。 现在看来,虽然还不是很完美,但是已经有了,相信你得到的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