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新质生产力渴求中长期资金支持

都市科技网 刘洋 2024-05-16 09:56:44
浏览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运用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发展新质生产力对资金提出了哪些需求?如何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经济日报记者赴江苏开展调研。

  攻关核心技术

  走进位于江苏徐州市的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工集团”),记者看到了大型轮式起重机。如何把又重又长的叶片吊至百米高空,并与风机、轮毂实现精准对接?大型轮式起重机功不可没。今年3月份,徐工集团成功交付全球第一台、由我国自主研制的4000吨级轮式起重机。它的起重臂最长可伸出195米,能把230吨重物吊至170米高空,如果把起重臂缩短到22.5米,它可吊起的重物达4000吨。

  “大国重器”的背后,是十年磨一剑的技术攻关,是持之以恒的创新研发。“在集团层面,我们建立了‘1+6+N’的全球协同研发创新体系,将过去分散在各个主机厂的研发系统进行整合。”徐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东升说,具体来看,1个研究总院抓总,6个专业研究院做共性前沿技术研究,外部高校、研发机构与徐工集团横向联合,提高创新研发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智能化、无人化、绿色新能源化是工程机械的技术发展趋势。“在一些危险、劳动强度大、施工环境恶劣的场景下,要想实现无人化,让机器像人一样工作,需要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的应用,实现技术创新、智能制造,实现管理变革的深度赋能、深度融合,打造新质生产力。”杨东升说,接下来,徐工集团将抓住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等新一代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机遇,着力培育、汇聚更多既懂施工、又懂装备、还懂算力算法应用的复合型技术人才,践行好“工程科技引领,装备美好未来”的使命愿景。

  工程机械智能化的核心技术是环境感知,靠的是高算力。如何实现高算力?做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在南京市麒麟科创园,南京智能计算中心二期项目已基本建成,这是目前长三角地区已投入运营的规模最大、算力最高的智能计算中心。据介绍,接下来该中心将以高效、普惠的智算力,降低当地AI产业的应用成本,加速AI生态对接,为本地智能网联车的数据标注、模型训练、自动驾驶等提供基础服务平台,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供设计支撑平台,为本地科学研究提供科技创新平台,促进南京市以及长三角区域的产业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