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多国打响货币保卫战,最终结果还是未知数
“换日元好久没这么‘划算’了,和年初相比,现在每换10000日元能少花50元人民币。我的生活费也比原来省了大概10%。”在日本留学的小吕告诉中新财经。
不止是日元,4月以来,亚洲多国货币兑美元深陷“贬值风暴”。随着美元指数从104附近抬升,重新站上106关口,印度卢比、印尼盾、韩元、泰铢兑美元汇率剧烈下跌,于4月中下旬跌破83.5、16000、1400、37关口。
亚洲货币与美元上演的这场“冰火两重天”,背后主导因素正是美元的走强。
巴克莱银行亚洲外汇和新兴市场宏观策略主管Mitul Kotecha在分析中指出,“大多数亚洲货币正不得不屈服于美元的强势。在美债收益率上升和市场避险情绪升温的推动下,美元在汇市上普遍走强,导致了亚洲货币的跌势。”
“此外,美国3月通胀和就业数据超出市场预期,美联储延后降息,将在更长时间内保持高利率,美元走强,加大了新兴经济体资本外流压力,这一变化加剧了亚太等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风险。”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接受中新财经采访时称。
除了美元这一外在因素,部分亚太国家经济增长态势疲软,也难以为稳定本币稳定提供内在支撑。
王有鑫提到,在全球经济复苏疲软和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亚太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压力正在凸显。同时,部分亚太国家去年以来出口贸易有所下滑,贸易顺差和外汇收入减少,给本币贬值带来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