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招商大变局来了!拒绝“零和博弈”,基金招商成为新引擎

都市科技网 网络 2024-10-12 15:19:32
浏览

一场拒绝“内卷”的风,吹到了地方的招商引资领域。

近日,《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明确提出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或者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选择性、差异化的财政奖励或者补贴,也不得在要素获取、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

经历了过去几十年轰轰烈烈地发展,传统的“大水漫灌”式招商在今年正式被叫停,有地区的招商办亦传出被裁撤的消息。

没有了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传统手段,地方招商应该怎么做?解法之一是基金招商、或者资本招商,其二则是招商公司,还有地方巧妙地将“基金+招商”结合起来。随着基金招商被更多地方寄予厚望,一些实践中的问题也逐渐浮现。

拒绝“零和博弈”,地方招商迎来大变局

在社会行为研究中,有一个现象被形象地称为“剧场效应”:在一场剧院演出中,如果前排的观众为了更清晰地看到舞台而起身,将迅速引发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所有观众都不得不站立观看。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此前的地方招商也存在“剧场效应”。

自改革开放以来,区域间的竞争一直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显著特点。地方政府通过在政策制定、项目实施、人才引进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有效地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然而,在日益激烈的招商引资竞争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地方为了吸引投资,不惜采取过度竞争、提供超常规优惠政策,加剧财政负担;再比如,一些地方其实并不具备产业基础和人才优势,却执意要引进生物医药、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所谓“战新产业”的热点项目,等到引进之后才开始“水土不服”,但此时往往已经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当某个地区为了吸引投资而不惜代价时,其他地区为了保持竞争力,也不得不跟进,结果就会导致无休止的资源和政策竞争,陷入一场内卷式的“零和博弈”。产业同质化和竞争内卷化,可能是摆在地方招商面前最大的难题。

如今,思路一变天地宽。

今年2月,湖南推出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的政策措施,一个重要变化是推动以奖补政策吸引客商投资的钓鱼式招商模式向平台招商模式转变。6月,广州发布“招商引资20条”,被视为广州城市招商引资的重大革新,其中一条就是统筹政策协同,严禁各区“政策比价”;同月上海也发布《上海市招商整改任务清单“二十条”》,要求立即清理与税收挂钩的产业扶持政策,全面禁止“税收优惠政策”招商行为等。随着8月《条例》的正式实施,传统的地方招商模式更是被彻底叫停,各地裁撤招商办只是其中的一个表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在今年某中部城市召开的会议上,有市级领导就直接提出,如今凭借较低要素成本的传统招商引资模式难以为继,但与此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创新创业、技术升级、生产扩张等方面融资需求持续增加,都需要当地打好“基金”这张牌,以基金撬动资本,以资本引入项目、培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