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铜山区委书记龚维芳:聚力建设“四高地一福地”,打造现代化江
聚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总书记强调的关键任务。铜山产业基础扎实、创新资源富集,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953亿元、工业开票销售收入达1164亿元,均占全市1/6,集聚了苏北首家国家高新区、中国矿大、江苏师大等12所大中专院校,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我们将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抓好产业发展、项目攻坚、企业培育、创新引领“四个关键”,以“一产业一专班一政策一平台”模式,加快构建完善“312”现代化产业体系。
强群壮链,塑造产业新优势。加快主导产业提质。聚力建强工程机械与装备制造、绿色低碳能源、绿色冶金三大产业,打造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基地,建设“源网荷储协同示范核心区”。加力特色产业壮大。放大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引领效应,围绕安全防护、监测预警、应急救援、安全服务四大方向,打造国际领先的“中国安全谷”。加速新兴产业扩容。着力做大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尽快建成一批规上企业,落地一批前沿项目,实现产业链式集聚和重点突破。加强未来产业培育。发力深地科学与工程、第三代第四代半导体、抗肿瘤及免疫性创新药等关键领域,推动特种原子级金属粉体等颠覆性技术完成产业化“最后一公里”,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
项目为王,强化增长新支撑。铆劲蓄力拼招商。完善“招建服”一体化推进机制,推动百余个在谈项目尽快落地,实现全年新招引10亿元以上20个、50亿元以上3个、百亿项目取得新突破。满弓紧弦快建设。健全项目全生命周期会商会办推进机制,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2.0”模式,推动年度投资192亿元的32个省市重大项目上半年全部开工。定向发力强载体。实施“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行动,重抓“1+1+9”园区整要素、优队伍、强配套,实现徐州高新区营业收入超1100亿元、工业开票过650亿元,铜山经开区两个百亿项目尽快落地开工,九镇工业园产业规模和园区贡献度持续提升。
润企赋能,激发市场新活力。一方面,强化企业梯队培育。持续开展包挂帮扶、助企强企,完善“规上-专精特新-上市”和“科小-高企-雏鹰-瞪羚-独角兽”两条企业孵化育强体系,支持徐工汽车等3家企业年产值稳定过百亿,卓曜光伏、中润光伏超50亿,加速精创电气、先导电科等企业上市进程。另一方面,全面加速数实融合。抓实“智改数转网联”落地,重点支持徐工消防等企业加快标杆示范创建,鼓励引导更多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实现全年新增省级以上智能工厂和车间10个、星级上云企业5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
创新驱动,注入发展新动能。围绕深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放大高新区和科创大走廊引领作用,加快21万㎡双碳智谷和27万㎡云谷创新中心“双谷”启用招商,提速徐海学院、徐工汽车省新能源商用车创新中心和北大徐州创新药物研究院“三平台”建设,支持云龙湖实验室、省安创中心、上海交大新材料研究院、中红外研究院“四平台”机制优化和成果转化,加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创新药、新能源等领域科技招商,力争全年新增“专精特新”30家,高企总数达360家,引进“双创”人才项目40个,全力打造省内一流产业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