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航天大会公布了十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都是些什么?

都市科技网 刘洋 2024-04-24 19:46:31
浏览

  4月24日,2024年中国航天大会在湖北武汉开幕。主论坛上,受中国宇航学会和中国航天大会学术委员会委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部长王巍发布了2024年宇航领域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

  此次发布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共10项,分别是地外资源利用的重力场效应问题、地外天体介观尺度动力学问题、空间带电粒子操控机理与方法、面向载人深空探测的火星二氧化碳原位利用技术、冰巨星探测任务设计与关键技术、月基平方公里射电天文天线阵列建造技术、太空计算中心构建及运行技术、小天体探测与开发的智能柔性附着技术、航天遥感大模型的产业化应用技术、重复使用火箭复用快速评估验证技术。

  王巍表示,航天科技工作者应自觉肩负起神圣使命和历史责任,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发展推动新产业、新动能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此次发布是继2020年中国航天大会首次发布宇航领域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以来的第五次发布活动。5年来,相关问题研究助推了科研项目的立项与实施,对于布局航天前沿科技发展方向,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都具有重要意义。

  问题难题介绍:

  1、地外资源利用的重力场效应问题

  地外资源是未来深空探测的重要目标,重力场效应涉及地外资源的探-运-汇-采-选-冶等各个环节,是深空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科技问题。因此开展地外资源利用中的重力场效应研究,取得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突破,对引领宇航领域高新技术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地外天体介观尺度动力学问题

  地外环境下亚微米到亚毫米介观尺度颗粒物多相复杂物理系统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十分复杂,其动力学机理是揭示太阳系形成演化、地外资源赋存规律与星表物质接触相应机制的重大科学问题。对突破行星形成理论屏障、评估地外物质资源经济价值、发展星表资源探测与开发装备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3、空间带电粒子操控机理与方法

  地外空间中存在大量携带能量和多维信息的带电粒子,对宇航活动造成干扰与损伤效应,同时也蕴含研究与利用价值。深入研究在复杂空间环境下宽能谱带电粒子群的操控机理与方法,对提高极端服役环境下宇航活动的安全性、开发和利用空间带电粒子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4、 面向载人深空探测的火星二氧化碳原位利用技术

  火星二氧化碳原位利用技术是通过捕集火星大气中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能源供给、资源开发、农业生产等方面所需关键原料的技术。该技术的突破将有效降低火星生存与探索活动对地球补给的依赖,有力支撑地外载人探测和未来太空移民等深空探测任务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