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口近3亿,银发经济如何开启新蓝海?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我国今后较长时期的基本国情。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超2.96亿,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
如何应对老龄化挑战、增进老年人福祉?怎样满足快速增长的多样化养老需求?如何布局银发经济新产业?新华社记者近日走访多地调研,探寻银发经济发展动力和前景。
如何更好解决“银发族”急难愁盼?
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1号文”,聚焦银发经济,《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成为我国首个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专门文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近3亿,专家预计这一数字在2035年前后将突破4亿,到本世纪中叶将达到约5亿,发展银发经济是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另一方面,我国银发经济规模目前在7万亿元左右,到2035年有望达到30万亿元左右,潜力巨大。
可以说,发展银发经济,既是实现老年群体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承载老年食堂、老年学堂、康养娱乐等多元功能,提供中长期照料、短期托养、居家照护等专业化照护服务……今年元旦,北京首家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紫竹院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投入运营。今年北京计划建设100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
在康复室锻炼,接受理疗保健……前不久,改造升级后的广东东莞东城街道居家养老“长者健康驿站”正式开放。街道负责人介绍,这里通过在原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础上升级改造,划分出康复训练区、中医理疗室等不同区间,进一步满足社区老年人多样化个体康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