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民安、姜宇辉、杨全强、尉光吉:理论在今天衰落了吗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知识界出现了一股研究后现代和后结构主义的学术潮流。作为这一潮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的当代法国理论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罗兰·巴特、福柯、德里达、拉康、德勒兹、鲍德里亚等人的主要著作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被系统地译介到国内,并不可逆转地改变了中国的知识生态。
汪民安可以说完整地见证了这股潮流,并且是其重要参与者之一,他在世纪之交开始编辑辑刊《生产》,并完成了《谁是罗兰·巴特》《福柯的界线》两部著作。这两部作品分别生动而准确地展现了罗兰·巴特、福柯的思想历程,二十多年里,两本书都反复再版。
去年9月,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推出了《谁是罗兰·巴特》《福柯的界线》的修订版。除此之外,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近几年还陆续出版了汪民安的其他著作:《现代性》《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论爱欲》。这些理论著作极具风格性,它们既清晰生动又积极回应当下生活,在短期内都多次重印,广受欢迎。
日前,在南京先锋书店五台山总店,汪民安携手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姜宇辉、出版人杨全强、南京大学艺术学院特任副研究员尉光吉,与读者分享了福柯等法国哲学家的迷人思想、理论的书写性和功用性,以及哲学对当下生活回应的可能性。以下是本次对谈的文字整理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