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力度最大”的化债行动?牛市第二阶段,坚定政策信心,降
1月9日,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司司长严伯进表示,统筹推动投资端融资端改革,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中介机构要履行好“看门人”职责,不断提升专业投研能力。
(二)券商最新研判
开源证券:牛市第二阶段,坚定政策信心,降低斜率预期
1、2024年起,我国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再加上这次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同时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照原合同偿还。将这三个数字直接相加,化债方面总共有12万亿元。财政部部长表示,“化债工作思路从过去的应急处置向现在的主动化解转变”,此次会议的规模非常大,我们认为符合中性偏积极的预期,我们再次重申目前处于牛市第二阶段。
2、对于当下处于“牛市第二阶段”的市场,我们需要“坚定政策信心,降低斜率预期”,政策的优先层级是先解决存量问题,再突破增量上限。我们看到本轮财政政策当中,最优先的政策是债务和地产政策,其次才是追求增量的稳增长。政策总量足,但释放的思路是有节制、有节奏地释放。近期各部委发布会频繁召开,我们发现整个政策思路就是“加力且平滑”:既不希望一次性让市场过于激进,但同时又通过频繁发布会强调“增量政策”,充分与市场交换预期。
3、在“坚定政策信心”的同时,我们需要“降低斜率预期”,后续政策的释放是有节奏的,大超预期的政策集合一次性出现的概率很低。另外对于政策的预期方面,有些政策可以量化,有些政策则难以量化,建议投资者不要“看政策只看数字”,这样对于政策的理解容易出现误读。后续的财政政策发力和以前可能会有什么不同?“见效快”的政策非常重要,因此本次稳增长政策中消费类政策的力度相较于过去或是边际增加最大的。
4、慢牛进入第二阶段,长路漫漫亦灿灿。在海外新一轮经济周期和政治周期中,需要坚定“以我为主”。行业配置结合牛市思维和政策方向,短期科技风格&高弹性成长方向,关注半导体、信创。成交量提升下的牛市排头兵,券商、保险。风险偏好得到改善的品种,地产链、新能源、医药;中长期受益于促进消费政策的后周期消费品种,以及贵金属品种:家电、轻工、汽车、食品饮料、美容护理、贵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