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类ETF高频分红成趋势,已有产品正实施月度分红,多只基金修改相
近日,红利类基金出现诸多合同修改公告,重点就基金的收益与分配机制进行调整,一个较为普遍的共性是:基金管理人将通过月度评估收益情况来确定当月是否分红。这也使得一大批红利基金,尤其是红利类ETF的分红频率有望大幅提升。
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已有基金在近期开展月度分红,5月28日,红利ETF基金(159581.SZ)发布分红公告,是该ETF上市以来首次按月度分红。该产品由万家基金担任管理人,是在深交所上市、国内首只每月评估、按月分红的红利ETF产品。
红利类ETF向“月度分红”迈进
无论是新发基金,还是存量产品,红利类ETF的基金合同最近有着明显的调整趋势,剑指“月月可分红”,在实施收益与分配的方案中进行了调整。
5月16日,汇添富港股通红利30ETF发布公告,修改了基金合同中关于分红的条款,指出要每月对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和标的指数同期增长率进行评估,前者超过后者即可进行收益分配。
几乎同一时期,国泰上证国有企业央企红利也上市发行,并且在分红机制上采用了月度分红评定的形式,基金收益评价日核定的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超过标的指数同期增长率时,即可进行收益分配。
值得注意的是,红利类ETF的分红频率一直在向更高频进行优化,此前已有不少基金针对权益分配方案做出调整,适用于按照每个季度进行评估的机制,但随着月度评估机制的不断推开,未来有望有更多红利类ETF开展更高频的分红。
其实从各家基金公司修改的方案来看,对于实施分红的门槛比较低,如净值收益率对标跟踪指数同期收益率只要超过即满足分红条件,即便有一些产品对超额部分进行了约束,但从绝对值看来并不算高。
事实上,ETF基金在跟随指数的过程中,一些流动性较好的产品在实际的交易过程中,同一时期的基金净值收益率往往会比跟踪指数的收益率要高。分析原因,除一些成分股存在打新收益之外,更为关键的是,得益于个股的分红收益入账,基金净资产也会相应有所增加,故而比单纯对照指数的收益要强。
而红利类ETF所配置的成分股天然具有高分红的属性,因此同期收益率领先指数也就成了大概率事件。而提高分红频率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投资人参与分红并且获得分红收益的机会,因此市场上此类基金的号召力相对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