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喊话”:争创以郑济青洛为核心的鲁豫国家区域科创中心
4月8日,郑州市政府官网发布《郑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今年“头号任务”科技创新方面,郑州提出,要强化与济南、青岛、洛阳联动,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争创以郑济青洛为核心的鲁豫国家区域科创中心。
“鲁豫国家区域科创中心”并非一个全新构想。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工程学院校长李利英向媒体透露,早在2022年12月,两省就向科技部报送了《鲁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规划(2022—2035年)》。
不久之后的2023年1月,山东省科技工作会议透露,将加快推进鲁豫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创建工作,力争早日获批。
今年初,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布《鲁豫毗邻地区合作发展实施方案》。其中再度提及,争创鲁豫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共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中心。加强山东半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协同联动,打造黄河中下游协同创新共同体。
解读: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此后,包括河南、山东等在内,多个省市相继提出相关建设目标。而梳理公开信息,近年来,两个经济大省逐步转变思路,从之前的“单打独斗”转向“抱团发展”。
实际上,对河南和山东而言,合力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既有现实需求,也是顺势而为。
从全国层面来看,进入新发展阶段,科技创新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创新策源能力和创新驱动发展水平成为决定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某种程度上,“成不了创新高地,就会沦为发展洼地”。
近年来,为解决创新资源与经济规模严重不匹配、产业升级与创新支撑矛盾较突出的问题,河南将“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放在十大战略首位,大力弥补科技创新短板。而向东“谋合”,可以更高效对接济南、青岛乃至山东高端人才、创新资源。反过来,山东也能携手河南,为创新资源、市场腹地拓展通道。